•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省人大常委会公布“两河”流域整治第三方评估结果

2014-01-03 12:29 来源:南方网 记者林洪演

  

新闻发布会现场。

  直播地址:http://newscenter.southcn.com/n/2013-12/31/content_88802747.htm

  南方网讯 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对石马河、淡水河流域污染整治持续跟进监督,并委托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对“两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效果进行了第三方评估。1月2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第三方评估结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小川出席会议并讲话,省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陈耀光介绍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工作的情况,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相关负责同志和省环保厅、深圳、惠州、东莞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介绍相关情况。

  “硬骨头”污染指标去年均下降

  评估报告指出,2012年两河水质大部分指标达到或优于阶段性的整治目标,没有达到目标的主要就是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这三项。这次评估针对的就是没有达到目标的这三项重点开展监测。监测结果表明,与2012年相比,两河流域2013年考核断面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的污染综合指数均有所降低,降幅在2.7%到41.2%之间,表明了两河大部分河段的水质有明显改善,但也有个别指标出现不降反升的情况。

  三市成绩优良差距不大

  断面水质改善均不明显

  评估结果表明深圳、惠州、东莞三市在2013年两河污染整治中均取得了优良成绩,综合排名顺序为深圳第一、惠州第二、东莞第三,综合得分分别为93.87分、90.65分和88.29分,差距主要出现在水质改善的幅度跟污染减排的幅度方面。

  评估报告详细列出三市的考核结果、整治经验、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在断面水质方面,评估报告指出,深圳观澜河企坪断面水质波动较大,惠州潼湖赤岗村断面水质改善不明显,东莞石马河口断面水质改善不明显。记者发现,深圳虽然在综合排名上名列第一,但在重点工程建设和环境管理两方面排名垫底,东莞虽综合排名垫底,但在污水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与畜禽养殖业、面源污染整治三方面位居第一。

  建议全面推行治污“河长制”

  评估报告建议,流域内全面推行治污“河长制”,进一步明确市级、县(区)级、镇级交接断面,由相应级别的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河长”,制定更加严格的治污考核办法,通过问责、奖罚、舆论等手段,落实地方政府对辖区内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定责任;尽快制定、修编并实施跨市交接断面和石马河口、淡水河口等重要出口断面水质达标为目标的水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方案,并将重点任务纳入治污保洁平台和环保实绩考核中强力推进。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小川强调,实现优于四类水的目标,必须要有更硬、更强、更有效的措施,进行深层次治理,要加强省、市人大上下联动,使人大监督形成合力,运用好这次第三方评估成果,将在开展跨界河流污染整治方面初步探索出的相对完整、成熟的经验做法推广到全省跨界河流污染整治中去,推动全省其他跨界河流污染治理,促进我省水环境的持续改善。

  人大监督“第三方评估”属首次

  民生工作将引入“第三方”机制

  据悉,引入第三方对人大督办的政府工作项目推进情况及成效进行评估,在我省人大监督工作中是第一次,在全国人大系统中也是一项先行先试的创举。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公开招标于去年10月委托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开展第三方评估,以更加科学客观、公开公正地评价两河污染整治工作成效,诊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下一阶段污染整治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同时为全省跨市域河流污染整治提供经验。

  陈小川表示,“两河”污染整治工作第三方评估取得了预期成果,为今后深化两河污染整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总结了跨界河流污染治理工作经验、治理制度、机制、技术路线等,为全省其他跨界河流污染治理提供了经验。今后在两河污染整治的重要时间节点上还将开展第三方评估,进一步深化两河污染整治工作。

  陈小川透露,省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探索对重大民生工作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今年或在农村垃圾管理工作领域开展第三方评估。她表示,将认真总结第三方评估经验,研究制定运用第三方评估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的制度和办法,探索将第三方评估引入重大民生领域,如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环境保护效果评价等,以推动重大民生问题的解决。

编辑:果果

编辑:余锦婷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