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专访惠州市市长麦教猛

2016-05-31 09:53 来源:南方网

惠州市市长麦教猛

  南方网讯 2016年5月27日,惠州市市长麦教猛将接受广东省政府门户网站专访,围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话题,与网民互动、交流。南方新闻网对访谈进行了图文直播,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李鑫: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广东省政府门户网站和南方新闻网的访谈直播间,参与在线访谈节目。今天我们邀请到惠州市麦教猛市长做客访谈直播间,与我们聊聊惠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话题。麦市长,您好,欢迎您的到来。

  麦教猛:您好,谢谢主持人。各位网友好,大家好!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交流,感谢省政府门户网站和南方新闻网提供了这个交流沟通的平台,也感谢各位网友对惠州的关心和支持。

  主持人李鑫:说起惠州,其实大家一点都不陌生。特别是近年来,惠州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可圈可点,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越来越高。请麦市长用一两句话向广大网友简单介绍一下惠州。

  麦教猛:我们平时介绍惠州都会说“惠州惠州,惠民之州”;但是我还是喜欢用网友形容惠州的两句话:“好山好水好空气,好城好人好前景”。

  “好山好水好空气”,是说惠州自然禀赋优越、生态环境优美。惠州江、山、海、湖、泉兼备,境内有道教名山——罗浮山、“森林氧吧”——南昆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象头山,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34%;东江水质常年保持国家地表II类以上标准;惠州自古就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称,惠州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空气质量稳居环保部74个重点监测城市前列,特别是去年跟今年的第一季度,我们开玩笑说“一般一般,全国第三”,去年跟今年一季度我们的空气质量在监控的74个城市里排第三。

  “好城好人”,是指惠州好玩、惠州人好客。惠州市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我们不仅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文明城市,我们已经第三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惠州多元包容、民风朴实,“本地人有自豪感,外来人有归属感”。来到惠州,你既可以探寻“缚娄古国”的神秘古迹,也可以饱览大亚湾现代石化新城;既可以享受“田牌村”的风光、客家人的美食,也可以泡温泉、观海浪休闲养生。

  “好前景”,是说惠州发展态势好、未来发展前景好。近年来,惠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改革创新、率先跨越,特别是大力实施平台构建、产业培育、企业成长、人才双高、县区赶超、惠民倍增“六大计划”,推动实现了“五位一体”绿色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的关之后,又接着突破了3000亿元,整个“十二五”时期我们的GDP年均增长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突破200亿、300亿元,年均增长21%,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跃升至全省第5位。

  展望未来,惠州一方面置身于有利的“大环境”,另一方面练就了坚实的“基本功”,同时蓄积了强劲的“动力源”,所以“十三五”时期,是惠州加快发展、实现跨越的重要机遇期和“黄金期”。通过我们的努力,惠州将在2017年、比全省提前1年,比全国提前3年,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三五”期间,惠州经济总量将突破5000亿元,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实现更有质量的发展和更高水平的惠民。我们欢迎各位网友多来惠州,亲身感受“六好惠州”。

  主持人李鑫:谢谢麦市长的介绍,您的介绍让我对惠州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麦市长,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惠州提出2020年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就是“好前景”的一个体现。这与前几天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可谓不谋而合,做出这样的战略部署主要出于怎样的考虑? 有什么具体的构想?

  麦教猛:省委、省政府对惠州的发展高度关注、寄予厚望。胡春华书记、朱小丹省长多次到惠州调研视察,指导惠州的工作。特别是胡春华书记从全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大局出发,对惠州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惠州有条件、有基础,是最有可能、最有条件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城市”;虽然目前遇到了经济下行压力等困难,但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目标一定要坚定不移;不仅要在数量和规模上进入到第二梯队,同时,也要在质量效益和发展水平上进入第二梯队;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同时,小丹省长还给我们提出,惠州在生态建设上要争当第一梯队。

  今年初,我们召开了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和市十次党代会第五次会议,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特别是胡春华书记的指示要求,对我市十三五时期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确定为核心目标。“更好质量更高水平”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三好四新”: 一是经济发展质量更好,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人民生活质量更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提高,力争2017年率先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三是生态环境质量更好,力争2017年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把生态优势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四是经济实力迈上新水平,力争2017年率先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时期经济总量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行列;五是创新驱动能力迈上新水平,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力争2017年成为省创新型城市,2020年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六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新水平,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突破,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七是社会和谐迈上新水平,加快“平安惠州”、“法治惠州”建设,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三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六连冠”。

  要实现这一核心目标,对惠州来说,惟有走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从发展方式来看,以规模扩张为主导的粗放式增长,必须向以质量效益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转变。从问题导向来看,产业分工从价值链中低端要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变。从发展要素来看,传统要素主导发展要向创新要素主导发展转变。可以说,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既是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决策部署的客观要求,也是立足惠州实际、扬长避短、破解约束的路径指向,更是惠州着眼未来、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创新型城市是主要依靠科技、人才、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我们理解,创新型城市的内涵,既包括科技技术的创新,也包括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机制体制创新和城市管理创新等诸多方面。具体而言,就是要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要求,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推动实现“六大转变”,到2020年创新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体系协同高效,创新环境更加优化。

  去年,我们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从惠州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全面学习借鉴、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1+6+N”系列文件,其中,“1”就是《惠州市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明确做什么、有哪些目标,是宏观上的纲要;“6”就是“六大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以上事项由谁来做,以及各单位职责等;“N”为多个配套文件,明确政府拿什么来支撑和保障,解决激励机制和实施细则的问题。

  “1+6+N”系列文件对惠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和设计。简单来说,有四点:一是明确了奋斗目标,2017年成为广东省创新型城市,2020年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二是进行了总体布局, 提出了构建创新驱动发展“三大圈层”:第一个是由环大亚湾新区和仲恺高新区两大战略平台构成的“第一圈层”,是我们创新驱动发展的“蓝色引擎”和“绿色引擎”;第二个是由全市7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构成的“第二圈层”;第三个是由全市多个专业镇和工业集中区形成的“第三圈层”。三是明确了重点抓手,即创新能力建设、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孵化器、工业技改五大抓手。四是提出了一系列支持保障政策,包括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扶持办法,“人才双十”行动等政策措施。

  主持人李鑫:谢谢麦市长,听了您的介绍,大家都非常振奋,对惠州创新型城市的创建工作充满了期待。现在网友的提问也非常踊跃。我们这里选取了一些网友关心的问题,希望麦市长能够做一些解答。

  麦教猛:好。

  主持人李鑫:网友留言:我是在企业一线的,知道科技创新就是烧钱,需要大量投入。请问市长您,惠州在科技投入方面有何举措?怎么帮助企业?

  麦教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是根本出路。为了鼓励企业大胆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我们在“1+6+N政策体系中,提出2015-2017年,市、县两级财政科技创新投入总量不少于30亿元。这是去年定的,从现在的情况看,只能多不能少。 目前我市已制定了《惠州市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扶持办法》、《惠州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资助办法》、《惠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扶持办法》等9个配套政策。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比如在每年的科技计划项目中,对通过专家评审的创新创业项目,每个给予20万元至1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认定的省级、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分别给予奖励资金100万元、50万元,对支撑和引领全市科技进步、高端人才培育、产业升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新型研发机构,采取“一院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更大力度的扶持,最高1000万元;新型研发机构还可按照近3年投入科研仪器、设备和软件购置经费最高25%的比例申请扶持;对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孵化器的单位,市财政分别给予100万元、60万元、50万元的奖励;每年统筹安排1亿元,激励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去年,我市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332亿元,增长106.7%,推动了325家规上企业投资实施技术改造,35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了“机器换人”。就以我市华阳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来说,通过“机器换人”实现数字化工厂,一条LED球泡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就提高了600%。今后,惠州还将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或增加相关配套政策,“缺什么就补什么”,不断优化创新政策环境,支持企业开展创新。

  当然,政府的投入只是发挥引导作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主体是企业。据统计,惠州市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研发成果、专利申请90%以上都在企业,这也充分体现了创新的主体在企业。比如,TCL集团在全球共有23个研发中心、7000多名研发人才,2014年以来研发投入连续两年达到40亿元左右,截止到2015年申请专利18813件,最近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九部委联合评为创新企业百强工程试点企业。

  我们期望通过政府大力支持,企业就更有信心加大投入,积极创新。“十二五”时期,全市财政科技支出达55.8亿元,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逐年递增,占GDP比重从2010年的1.11%上升到2015年的2.4%,年均增长超过30%。今后几年,在政府扶持政策带动下,全社会研发投入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主持人李鑫:谢谢麦市长。看来惠州确实给广大的企业带来了很多的好处和惊喜。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位网友的提问。这位网友说:最近看到大量介绍我省创新的报道,深圳打造了南山样本,广州是“北斗七星阵”。我想了解一下,我们惠州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有什么重点平台和载体?

  麦教猛: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必须要有平台支撑。惠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战场,就是刚才我提到的“第一圈层”中的仲恺高新区。仲恺高新区既是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又包含规划建设中的中韩(惠州)产业园区和潼湖生态智慧区也在其中。我们将充分利用仲恺高新区“四区叠加”的优势,大力推进“四区联动”,打造惠州创新发展的“绿色引擎”。

  仲恺高新区是国家级高新区,集聚了全市47.5%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三星、LG、索尼、TCL、华阳、德赛等一批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有国家级孵化器3个,创新型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要素集聚能力强,是惠州创新创业的高地。去年10月,仲恺高新区的核心区成功纳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我们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正加快制订具体实施方案,重点在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推动示范区加快建设、高端发展。同时,强化示范区生产、生活、生态的良性互动,促进产、城、人的深度融合、和谐发展。中韩(惠州)产业园是我国继烟台、盐城之后的第三个中韩产业园,也是广东唯一一个中韩产业园。我们将以高端电子、智能装备为核心产业,发展高端业态和优势产业,打造新时期惠州乃至广东创新开放的新高地。

  这里,我重点介绍一下潼湖生态智慧区。惠州在谋划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一直在思考,深圳有南山、东莞有松山湖,惠州有什么呢?经过深入调研和专家论证,惠州市委、市政府推出了潼湖生态智慧区战略规划。潼湖生态智慧区地处惠州仲恺高新区,以55平方公里的我省最大内陆淡水湿地为中心,规划面积约128平方公里。区内有博深高速、潮莞高速和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河惠莞高速,邻近广惠高速、惠深高速、京九铁路和莞惠城轨,到深圳、广州仅一个小时车程。去年,省委胡春华书记在视察潼湖生态智慧区时,要求我们将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成为惠州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基地。朱小丹省长到惠州调研时说过,“潼湖生态智慧区将来是广东最大的亮点”。省“十三五”规划把智慧区作为珠江口东岸科技创新走廊五大创新平台之一。最近,经省政府同意,省发改委印发了《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规划建设工作方案》,要求惠州先行先试、对潼湖生态智慧区加大政策创新支持力度,为全省提供经验。我们将突出“生态”“智慧”两个关键,把潼湖生态智慧区打造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广东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实践区、珠三角创新要素集聚区和惠州智慧城市引领区。简要讲,就是把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成为惠州版的“硅谷”。


  主持人李鑫:谢谢麦市长。接下来我们看看媒体观察员有怎样的提问。请南方日报观察员提问。

  南方日报观察员:市长,您刚才提到中韩(惠州)产业园是全国第三个、广东唯一,能具体介绍一下这个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情况吗?

  麦教猛:谢谢你的提问。中韩产业园是“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韩两国元首亲自推动的重大合作项目,是纳入中韩自贸协定框架的两国共建产业园区。中韩(惠州)产业园落户我市仲恺高新区,是国家和省赋予惠州的一项重大发展任务,对推动我市乃至广东扩大对韩合作交流,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实现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韩(惠州)产业园初步规划起步区面积约24.8平方公里。我们将采用“一园多区”模式,努力将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成为尖端电子信息产业城、中韩文化创意集聚区、中韩科研合作交流区、“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平台。目前,正在加快推进产业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同步搞好城市空间、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形成科学合理和全面系统的规划体系。我们将采取“边规划边招商”的模式,依托惠州现有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以高端电子、智能装备为核心,制定重点产业投资促进计划,一手抓大企业集团引进,一手抓科技型中小企业落户。

  4月20日-21日,我随商务部代表团赴韩国考察韩中(新万金)产业园,双方就加强产业园合作达成一致。近期我市正积极推进万泽美浦森、中韩智慧物流园、韩国CJ生物科学、韩国坡州书城创意文化基地、韩华透明导电薄膜等一批优质项目入园落户。在吸引韩资企业进驻的同时,我市也鼓励企业“走出去”,到韩国去投资,实现双向投资、互利多赢。5月19日,我市还与韩国“硅谷”城南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下来将发挥惠州产业优势与城南的技术优势,努力为两市企业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带动更多的韩方企业参与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

  主持人李鑫:谢谢麦市长。接下来这位网友的提问比较典型,他说:我是留学回来的博士,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最近惠州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邀请我加入到他们的研发机构搞研发,我想向市长了解一下惠州企业创新的情况。

  麦教猛:首先,非常欢迎这位博士到惠州工作。在这里,我想先讲一位80后海归叶伟平博士的真实故事,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国外工作了5年,带着专业技术和丰富经验回国,在大亚湾科创园创建了莱佛士制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产品打破国际垄断,迅速占据全球80%市场份额。相信,这位网友到了惠州,也会有一番大作为。

  在惠州的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目前,惠州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55家、工程技术中心203家,建成科技孵化器10家和新型研发机构一批,其中国家级科技孵化器3个;组建产学研联盟8个、院士工作站3个、产学研示范基地7个。近年来,企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7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优秀奖6项,2015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21408件、9797件。我们还加快推进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已引进和设立了“红土”、“恺创”、“恺萌”等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13家,总共募集资金10亿元以上,累计投资金额超5亿元,为科技企业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可以说,惠州逐步为企业搭建起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三链融合”的全链条环境,已成功培育出亿纬锂能、胜宏科技、硕贝德等一批上市科技企业,在新三板和天交所挂牌企业10多家。

  下来,我们将深入实施“创新企业培育行动”,通过政策引导、科技孵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等方式,引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计划达500家,2020年计划达1000家。特别是推动主营业务年收入5亿元以上企业普遍设立研发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建立研究院,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大力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这里,我再次邀请这位博士网友到惠州创新创业!

  主持人李鑫:谢谢麦市长。我们也相信这位博士将在惠州的创新创业中闯出一片新的天地。与上一个问题相关的,这里有一位网友问:我是华工的一名学生,了解到惠州在举办一些创新创业大赛,挺吸引人的;上网查了一下,感觉效果挺好!如果到惠州创业,请问有没有什么好政策支持我们?感谢市长!

  麦教猛:首先,非常欢迎这位同学毕业后到惠州来创业!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蔚然成风。惠州今后经济发展靠什么,就是要靠广大群众的创新精神、创业活动。为了鼓励和帮助更多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青年创业,我们连续举办了两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不仅为创业青年提供一个展示才华、交流合作的平台,还为创业青年提供了投融资对接、专题创业培训、导师跟踪辅导、创业政策解读、孵化落地等全要素创业服务。依托两届创业大赛,引导“惠州青年俱乐部”、“好鸡有创业团队”2个项目获得500万元的天使投资,帮助8个创业项目获得落地孵化,为105名创业青年提供827万元的贴息贷款。还依托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等,建立“众创空间”20家左右,为创新创业者与投资人、专业管理机构提供交流和合作平台。

  为鼓励大众创业,我市出台了专门扶持政策,比如一次性创业资助每人5000元,个人创业担保贴息贷款20万元,租金补贴每年6000元。还出台了科技创新券后补助等办法,采取事前备案、事后奖补的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向高校、科研院所购买技术服务,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活动。除此之外,对大学生创业,在工商注册、税费减免、金融服务、创业培训等方面还有专门的扶持。

  在这里我要向广大大学生通报一个好消息,惠州与省人社厅共建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即将挂牌运营,将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创业指导、小额贴息贷款等“一站式”服务。基地内设创业孵化区、苗圃区、培训区、创客空间、商务中心等功能区域,将打造立足惠州、面向广东、辐射全国的一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预计每年能为2000多名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成功孵化100多个团队。

  主持人李鑫:听了麦市长的介绍,我们相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去惠州创新创业。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南方网的媒体观察员有什么提问,有请。

  南方网媒体观察员:众所周知,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惠州和深圳、广州这些一线城市相比,要建设创新型城市,有什么优势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我还听说惠州引进院士奖励别墅,是这样的吗?

  麦教猛:谢谢你的提问,看来你对惠州的情况很了解,连奖励别墅都知道。(笑)谈到人才问题,的确,和深圳、广州一线城市相比,惠州的待遇还有差距。但人才选择发展的城市时不仅仅看重待遇,也看重工作生活环境和事业发展空间。近年来,我们加大力度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取得不错的成绩。特别是“人才双高计划”实施以来,成功引进科技创新团队26个、领军人才49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1人。全市人才总量达98.3万人,研发人员达2.4万人,高技能人才达13万人。前几天,国家科技部公布2015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我市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院长、化工专家纪红兵就入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名单。

  在这里,我还想提一个人,就是惠州皓赛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科学家孙敬玺博士。他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是化合物半导体技术资深科学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带领团队获得专利100多项。孙博士考察了不同的省市后,带着他的“光通讯器件研发及产业化”创业团队,最终落户惠州。他看重的正是惠州的人才政策、良好环境和发展前景。在皓赛公司成立之初,政府在一天之内将其所需的三证办理好,在厂房、资金扶持方面也给予有力的支持。

  如果说惠州吸引人才的优势,我们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人才政策优。今年初,我们启动“人才双十行动”,通过实施人才发展“十大工程”,打造人才工作“十大品牌”,财政每年投入10亿元,用于人才工作。比如,五年内建成1000套以上人才公寓;对引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最高给予1000万元经费资助;千万元重奖创新创业突出贡献人才等重磅措施。又比如,对引进的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顶尖人才奖励别墅一套,市财政给予一次性专项工作经费资助100万元;对引进的“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杰出人才奖励高级公寓一套,市财政给予一次性专项工作经费资助50万元;对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给予住房补贴。应该说是大手笔的投入,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以别墅套房来作为奖励的城市不多。

  其次,生活环境好。刚才我已经跟大家交流了惠州的“好空气”。这里,我介绍一下惠州便捷的交通。贯穿惠州的赣深高铁、广汕铁路今年均动工,深惠城轨也在紧锣密鼓开展前期工作。这些高铁、城轨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从惠州前往深圳只需20多分钟,去广州和香港都只需半个小时,融入珠三角“半小时生活圈”指日可待。而且惠州的创业成本和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商品房均价7000元左右,半小时的那一头是几万块一平方,半小时的这一头是几千块一平方,所以说,惠州是人才安居创业的理想之地。

  第三,发展机会多。这些年,惠州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二、三产业发展非常快,发展机会很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创新创业者选择惠州、落户惠州。惠州每年新设立的各类经营主体6万多户,其中企业1.8万多户,这充分体现了惠州的发展活力。

  第四,服务效率高。惠州是全国最早开展网络问政的城市之一,率先在全省建成市县一体化“中介超市”,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人才服务大楼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也将成立,实行“一站受理、全程代理、一站办结”,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落户、医疗、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签证办理等服务“绿色通道”,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所以我想说,惠州虽然待遇上有差距,但是如果从综合角度来说,还是有优势。

  主持人李鑫:看来,惠州的人才优惠政策力度还是很大的,很吸引人。这里有一位网友问:刚刚听了市长介绍了惠州“大手笔”“高含金量”的招贤纳才政策,感觉惠州的确非常重视人才工作。但是,感觉惠州在高等教育方面显得优势不明显,市长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麦教猛:感谢网友对惠州高等教育发展的关注和关心。惠州现在有全日制高等院校7所,包括1所本科院校(惠州学院)和6所高职院校。这7所院校发展态势都比较好,在校生8万多人,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会计、数控模具、汽车维修、服装、护理等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说一直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当然,也不可否认,从惠州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来看,我市的高等教育发展还存在明显的“短板”,缺乏品牌院校和优势学科,特别是理工类、应用技术类学科专业发展还是比较薄弱。为此,前段时间,我市就理工类大学和理工类学科专业建设进行多次研究,正抓紧寻求突破。下来,我市将积极实施“高端引智”策略,采取合作办学模式,引进国内外名牌大学来惠办学,弥补我市高等教育发展的短板。特别是中科院两装置落户惠州,将聚集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和超过1000名的高科技人才,惠州将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助推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末,形成“2+10+N”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即2所本科院校+10所高职院+N所研究院,重点建设和发展机械工程、石化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工程、海洋能源工程等理工类学科专业。目前,惠州正在与国内外相关名牌大学洽谈商议合作办学事宜,我们竭诚欢迎更多的品牌大学来惠州合作办学,推动惠州高等教育向高质量、综合化、国际化发展,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更多更优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主持人李鑫:谢谢麦市长。由于时间原因,我们把最后一个问题的时间留给南方杂志观察员。

  南方杂志媒体观察员:据了解,惠州在海外设立了多个孵化器,又靠近深圳、香港。请市长谈一下,如何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开展科技合作,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麦教猛:谢谢你的提问。正如您所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要有国际化视野,占领前沿。近年来,惠州瞄准国内外智力密集地区,向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伸出“橄榄枝”,主动对接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大力开展科技合作,让这些优质创新资源聚集惠州、为我所用,推动惠州创新能力加速提升、“弯道超车”。从2013年开始,惠州就与美国、德国、乌克兰、以色列等国家,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我市本土企业亿纬锂能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共建了海外联合实验室。德赛集团与以色列相关企业签订了共建孵化器协议,已进入到实质性合作阶段。惠州学院与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共建联合研究院,三个创新团队的专家已进驻惠州学院,并启动了3个联合研究项目。我们在全国率先探索“海外研发、惠州孵化”模式,在美国波士顿、德国科隆等地设立了海外孵化器,去年我们就成功引进了德国锡根大学库特纳教授领衔的无人机项目,这个项目已经成功落地。

  同时,我们充分发挥邻近深圳的区位优势,紧紧抓住建设深莞惠(3+2)经济圈的有利契机,主动对接深圳,学习深圳敢想敢闯敢干的精神,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加快引进深圳先进技术成果、人才资源,积极承接优质产业溢出。比如,伯恩光学公司就是惠州从深圳引进,并实现转型升级的企业,每年研发投入占产值的比重超过4%,2015年产值增幅高达55%。目前,这家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玻璃制造商,也是全球唯一能够大规模量产3D曲面玻璃的企业,三星手机屏幕的7成、苹果手机屏幕的6成,都由伯恩光学生产,华为、小米等手机企业也是它的重要客户。对手机产业,我们专门制定了总体规划,培育和引导手机产业创新发展,着力打造“世界手机之都”。

  我们还借助《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的深入实施,在文化创意、工业设计、金融服务、高端人才等方面,加强与香港合作。上个月,香港特首梁振英带着香港创新及科技局团队到惠州,了解在惠的港资企业创新发展情况,体现了对惠州创新发展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必将进一步推动两地科技创新合作。当前,惠州创新发展态势良好,国内外各类创新资源不断集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只要我们按照既定战略扎实推进,“2017年成为广东省创新型城市,2020年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既定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主持人李鑫:谢谢麦市长,访谈前麦市长用两句话向我们推介了惠州。现在我们想请麦市长再用两句话为我们做一个总结。

  麦教猛:此时我想说:“春风十里不如你,美丽惠州欢迎你!”各位网友、各位朋友,惠州是一座生态优美的宜居之城,也是一座激情涌动的创新创业之城,更是一座潜力巨大的希望之城。来到了惠州,您可以经常聆听历史的声音;生活在惠州,您将与自然融为一体;创业在惠州,您将收获事业成功和人生精彩。我们诚挚邀请广大网友和朋友们多来惠州旅游度假,热诚欢迎广大有识之士到惠州创新创业,成就事业梦想,实现人生价值!谢谢大家。

  主持人李鑫:非常感谢麦市长。正如麦市长所说,美丽的惠州正等着广大创新创业的人才去施展人生抱负、实现人生理想。相信我们众多网友也会更加关注惠州、关心惠州。各位网友,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无法对大家的问题进行一一回答,我们将在省政府的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上对大家的提问统一回复。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谢谢麦市长。

编辑:远航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