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培养负责任的数字公民!广东这一《框架》@全体学生

2025-04-10 14:18 来源:南方网

  4月10日上午,广东省新闻办与省教育厅举行广东省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新闻发布会(直播回顾),介绍《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广东省中小学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广东省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暨南大学广东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子韬就《广东省中小学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表示,基于三点考虑,广东省率先响应国家战略与应对未来社会需求,推出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

  一是为落实国家战略储备人才的需要。世界各国都已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发展战略,我国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也提出“把人工智能发展放在国家战略层面系统布局、主动谋划”。中小学阶段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人工智能教育对中小学生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关乎个人未来发展,也是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石。

  二是为AI教育规范科学发展提供依据。人工智能素养目标能定位学生应掌握的人工智能知识、技能和态度,为课程开发和资源建设提供依据。如果没有明确的素养框架,AI教育易沦为“编程课”或“工具操作课”,忽视核心思维与伦理培养,忽略AI时代完整人格的培养。

  三是我省具备先行先试的现实要求。202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先行先试,2030年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我省在政策支持与顶层设计、技术基础设施与资源建设、AI应用与实验探索、产学研资源整合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有效的经验。

  刘子韬介绍,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全体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而非单一培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框架涵盖“人智观念、技术实现、智能思维、伦理责任”四大维度,覆盖从技术认知到伦理责任的完整素养链。

  其中,人智观念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人机关系,避免技术依赖或盲目否定;技术实现强调数据安全、伦理规范和技术向善,培养负责任的数字公民;智能思维,突出学生基于对人工智能系统的分析与架构,进而在人智协作中解决问题、增强认知、实现人智共同成长,阐释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的思维内核;伦理责任,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应用中保护数据安全、遵守伦理规范、践行技术向善的责任意识,彰显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的价值定位。

  框架虽主要服务于通用素养培养,但其对核心概念(如数据、算法、算力)、关键技术(模式识别,深度学习)、实践能力(如逆向工程设计)的强调,也能为有专业发展潜力和兴趣的学生培养提供早期启蒙。有潜力的学生除通识课程的学习外,还可通过校本选修课程、社团活动等途径向专业领域延伸。这一框架体现了“普及与个性并重”的教育理念,既服务国家战略,也回应个体发展需求。

  南方网、粤学习见习记者 吴潜之

  校对 陈学德 赖玉清

  设计 林若韫

编辑:倪仕轩   责任编辑:于艳彬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